皮影
成都皮影又称灯影戏,
是四川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
成都皮影戏极具地方特色,其影偶高大、形象生动、表演传神、唱腔高亢、剧目丰富。
它在造型、演出、操纵等方面都具有极高艺术水准,在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许多精美的皮影造型作品流传在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
成都皮影是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者/杨勇
我出生于皮影世家,曾在青羊区清江路文化宫附近客居两年。为了制作成都皮影,经常去送仙桥、杜甫草堂的文玩集市找寻老墨,并到苏坡乡的制墨老艺人的手工墨坊买手工墨锭;也常常到青羊区十二桥路的成都博物院文保中心参观全国各地的老皮影原件,感受不同流派皮影的风格。为了钟爱的成都皮影,我也曾对皮影的守护者赵洪进行过采访。这些,就是我与成都皮影的情缘。
我的工作室,无论是在原成都市木偶皮影团工作的地方,还是在四川大学读研期间的画室,直至今天,都一直挂着几件较为精致的成都皮影。对这种发展最晚、但艺术水平最完备的成都皮影制作技艺的探索,曾让我费尽了心血,才基本掌握它的制作技艺。虽然我的叔祖父杨子和是民国时期四川省崇州市知名的民间皮影和泥塑艺人,但他只是初步传授了一些皮影制作技艺给我父亲杨吉成。我父亲自17岁就进入军营,未能系统深入传承皮影制作技艺。我在少年时也只是在父亲的熏陶下,初步了解掌握一些成都皮影的制作技艺。后来我不断地在不同工作之间转换身份,没有时间和条件沉下心来对此做系统的研究,也苦于成都皮影老件参考量少,成都皮影制作技艺的学习一直处于瓶颈阶段。
成都皮影戏——《蟠桃会》
成都皮影制作的四大难点
年我进入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读本科,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望江老校区陪同学文艳源参观川大博物馆,在馆内再一次见到与家里相仿的成都皮影,重新在内心激励起恢复成都皮影制作技艺的雄心。但是成都皮影制作有四大难点:一是人物头型造型严谨生动,把戏曲化、夸张化与适当的写真度高度统一,结合点与平衡度相当难把握;二是成都皮影的服饰与图案设计有既定的规范约定,它的要点和规律需要大量接触皮影实物进行归纳总结;三是成都皮影的錾制和刻制是两套互补的刻制技艺,首先数量众多的制作工具准备就是一大难题;四是成都皮影的色彩鲜艳而厚重,不同于我国其他各地流派的皮影,它的色彩材料与绘制技艺的要点需要逐步梳理。至于成都皮影其他的要点都是可以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梳理进行收集归纳的。在本科阶段通过系统的美术学科的学习,掌握了成都皮影的图案设计要点: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大量借用川剧服饰、四川蓝印花布图案、成都蜀锦蜀绣、中国古典图案。人物头茬注重额头、眼、鼻、脸型的造型设计。年我公招考入成都市文化局直属的成都市木偶皮影剧团后,在木偶制作的工作学习之余,有条件近距离接触院团所藏的晚清成都皮影原件,开始对后续成都皮影制作技艺的要点进行逐一研究。
在梳理研究成都皮影制作技艺的历程中,在青羊区清江路文化宫附近客居两年期间基本完成了对成都皮影的錾刻和绘制要点的恢复,基本的技术问题和必备材料的寻访,都在清江路居住时期得到解决。成都皮影吸取了南北皮影流派的精华:有陕西华县皮影的精雕细刻,也有湖北湖南皮影的大气壮阔,造型繁简相宜,色彩厚重斑斓。成都皮影绘制上特别讲究笔法勾勒与染法,不同于全国其他流派皮影的绘制工艺,成都皮影有厚重的工笔重彩风格,特别是表演打光后皮影色彩的明艳厚重的特性立马显现。研究成都皮影的制作技艺,可以克服没有老师的指导,最大的硬伤是成都皮影老件参阅量少,虽然家里有点祖传的成都皮影,但是量太少,不足以全面参考了解。刘丹桂老师编撰的《四川皮影》画册,也只能解决部分图案的造型,不能完全解决成都皮影的錾刻绘制难点。在这清江路两年期间,那时坐落在人民南路的四川省博物馆老馆已经关闭,新馆尚未修建,看不了成都老皮影,成都皮影木偶团虽保留了部分清代成都皮影原件,但涉及库房管理,参阅也不是十分方便,只能抽时间到川大博物馆观摩成都皮影。年期间也有幸到过青羊区十二桥路成都博物院文保中心参观全国各地的老皮影原件,感受不同流派皮影的风格。通过文献检索得知成都皮影的资料相当少,后查阅到《中国影戏》(四川大学年出版,江玉祥编著),此专著详细著录了成都皮影和全国各地皮影的流派和艺术形态,但主要以文史角度叙述成都皮影的变迁源流,对成都皮影的具体制作技艺除了简要的形态归纳以外,基无具体制作的详尽叙述。加上成都皮影制作老艺人基本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过世,因此成都皮影的色彩绘制与图形錾制只能靠自己摸索。
成都皮影的錾刻技艺
成都皮影的錾制特点首先体现在图案规范谨严上,图案刀口挤压感十足,图形布局合理有序,色彩厚重靓丽。通过不断地查阅文献资料,参考成都老皮影实物,以及咨询团里的老师,如曾繁金、梁开通、杨世春、魏科,我逐步梳理出成都皮影制作技艺合理的要点:造型,图案,錾制,刀具,颜料,墨锭,剧本参阅。绘制成都皮影首先是图案与川剧戏服有紧密联系,然后与清代和民国初期青羊宫年画,成都浣花溪的蜀锦蜀绣、成都漆器、川西木雕、四川明清二代庙宇壁画有文化血脉渊源。錾刻所用各种刀具至少一百多把,需要找专业的民间巧铁匠精心打制。经历多次的成都皮影绘制试验与对比,加上曾繁金老师无意的历史信息透露,才知道成都皮影除了平常的透明颜料外,还得进行局部的矿彩颜料绘制,成都皮影还有一定比例的水墨绘制工艺,而且水墨绘制传统技艺使用的材料是墨锭,最好是成都老一代人制作的松滋侯。我在通过长期试验绘制的实际过程发现:这些传承困难的非遗项目艺术的恢复的确存在太多的客观限制,如果配套相关工艺条件的消亡与残缺,就会导致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受损,这其实存在一个综合的文化生物链。那时的网上购物不如现在方便,市面的手工墨锭已经少见,为了找寻合适的墨锭,经常去送仙桥,杜甫草堂的文玩集市找寻老墨。后又去苏坡乡的制墨老艺人叶文权的手工墨坊买手工墨锭。也曾经到成都二环路西二段的皮革城去定做皮影刀具。只能在成都皮影錾制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点丰富皮影刀具。成都皮影的錾制技艺最难的是拉丝,刻万字,扎雪花,扎花甲靠。这种技艺属于硬功夫,只能在掌握基本要领后,经常定时进行潮牛皮刻皮练习。就个人皮影技艺研习心得体会而言,首先要掌握錾刻技艺,而成都皮影的皮雕镂空工艺要求十分谨严,在谨严中又有灵动性,每道刀口必需丝丝入扣,不然会降低工艺的精美度,影响图案的布局。
成都皮影的绘制技艺
成都皮影制作技艺的第二大难点还体现在绘制技艺上。成都皮影是刻绘并重的我国代表性皮影流派,成都皮影的色彩与开相绘制精妙,皮影角色性格鲜明,和工笔国画技法关系紧密,这和成都地域的文化底蕴有极大关联。成都是五代黄荃画派的发源地,自古西蜀的工笔花鸟引领了我国花鸟画的发展进程。特别是清代成都民间有一大批国画高手,山水、花鸟、人物,画种一应俱全,如方炳南、胡右曾、田泽全等,这些中晚清丹青妙手,构筑了成都地域中晚清到民国期间深厚的国画文化底蕴。成都皮影是操作表演与制作行当分开的,从业人员众多,竞争激烈,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制作艺人要在成都这种大城市生存立足,首先是技艺必须过硬,如钟涣章、刘阿顺这些前辈。通过成都皮影老件实物观摩,成都绘制皮影还注重水墨,透明色彩,矿物色彩三种工艺结合。在青羊区客居期两年间,起初的色彩绘制问题是色彩不通透,局部花,没有厚重感。反复试验绘制,逐步理清了皮影绘制的技艺要点——水墨作画面的骨架、皮影色彩的主要色块构成的设定、局部重彩色彩的配伍、色彩与胶的调和使用。因我有国画的基本功,成都皮影的色彩绘制技艺基本得以恢复。
在年3月,我有幸选入由山西省画院主持的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山西壁画重彩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班进修,通过专业系统的古代壁画学习,对国画传统矿彩色彩的材料使用与绘制技艺更加深入,这些进一步的国画色彩学习成果迅速融入成都皮影的色彩绘制中。
年3月我通过规范的选评被选入国家艺术基金《皮影工艺与创作培养工程》项目班,进一步进修我国代表性流派皮影的制作与表演,此培训由西南民大艺术学院刘葵教授主持,王彪、王访老师(国家级川北皮影非遗传承人)、刘学伦教授、叶牧天老师(成都市级成都皮影非遗传承人)、赵洪老师(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馆长)、周舟老师老师等担任皮影不同课程指导教师,这次进修也得益于同班学员:陕西华县皮影流派传承人汪海洋老师、湖南皮影代表牛冠男老师、皖南皮影流派代表何冠华老师、湖北皮影代表娄建军老师、上海皮影代表马静老师、山东济南皮影代表李娟老师等这些同仁的不吝指导交流,通过这次全方位的学习对我国皮影代表流派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也对之前我的成都皮影制作技艺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比如:錾刻技艺的定刀走皮法,扎花法。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学习更进一步完整掌握了成都皮影的制作技艺。由此,成都皮影制作技艺才得以基本恢复。
成都皮影软甲武将
成都国际非遗大会的点滴记忆
时光回到年5月26日,我当时还在成都市木偶皮影团当舞美,专职是木偶皮影制作。那一年是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博览会,此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化部和四川省政府主办、成都市政府承办。成都市政府为这个来之不易的国际文化展会前期投入了巨量的资金并且调配了广泛的社会资源。为了这惠民的文化盛宴,在金沙专门兴建了非遗博览园,规划合理,体量巨大,能承载大型的国际文化展演活动。
我所在的成都市木偶皮影剧团作为首批非遗文化单位被承办单位列为重点展演单位,主要展演成都木偶。成都木偶戏和成都皮影戏是我国首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这次非遗展演主要展示方式是:经典成都木偶静态会馆展示,包括展馆会场经典成都木偶戏的影像滚动播放,经典成都木偶戏舞台演出——即非遗期间,经典木偶戏的露天舞台表演。为此,我所在单位提前一个月就作出工作安排,首先是提前规划好演出部门的排演计划,然后是安排舞美制作组在院团的道具库房清理出历年代表性的成都木偶,主要是成都大木偶、少部分成都中木偶、少量的成都精木偶,大小共计三十余件精品木偶。我和魏科、王佳黛、王懿、申曾勇,加班加点对木偶的残损部分进行了修补,使之整洁如新。团里的木偶老专家曾繁金老师也拿出了二三件家传的精品成都小木偶参加展演。大木偶是原来团里的经典木偶剧《三调芭蕉扇》里的人物形象,有牛魔王、铁扇公主、孙悟空、唐僧等角色,大木偶高达一米六到一米八之间。中木偶是经典的古装仕女,高度七十厘米。精木偶是文革前幸存下的精品,有武生、小旦、丑角,只有四十五厘米高,服饰精美,全部是手工苏绣,开脸造型生动,全木手工雕刻。这些木偶都是杖头木偶。制作技师分别是:负责木偶造型的李明栋、曾繁金、叶牧天,负责木偶机关装置的申曾勇、魏科,负责木偶手雕刻的杨世春,负责木偶服装的赖道惠。团里当时有两台中巴演出车,开幕前几日,我和魏科、申曾勇随车押运木偶到指定会馆,安装布置好。记得当时旁边的展馆就是中国成都皮影博物馆,他们的展馆都有驻场皮影戏表演。
每天表演时,在展馆里观众都是围堵得满满当当的。来看皮影的人相当多。老年、中年、青年都有。很多青年人十分好奇,老年人则大多十分感慨,时隔多年居然还能看见儿时的记忆。特别是一位近六十多岁的伯母对我的皮影十分喜爱,她说小时候在四五十年代,只有过节期间才能在成都青羊宫灯会看得到成都皮影戏表演,在崇州也只能在中秋或者正月初二到十五之间在金带街、小北街看得到惠民的皮影戏表演——那时只有几岁,但成都皮影戏的魅力深深吸引她,还一再问我可以恢复成都皮影戏的表演不?我只能如实告知自己精力有限,现阶段只能把成都皮影的制作工艺流程恢复。
杨勇(左一)在第二届国际非遗节作成都皮影展示
FEISIDAO▼
中国第一家品牌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品牌基因》《品牌建立学》概念创建者中国品牌设计公司50强中国平面设计公司强政府入库文创设计专家人才博鳌论坛中国品牌设计行业领军人物大奖博鳌论坛中国品牌设计行业领军品牌大奖CCII国际商标双年奖优秀奖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最佳设计奖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优秀奖亚洲残运会会徽设计优秀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设计优秀奖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奖CDC年中国设计事业创新机构奖CDC中国设计机构……费思道专注:创建新品牌+重塑旧品牌客户定位:仅服务有品牌意识的客户服务观点:创建有价值有根的品牌,提供消费者体验式的策划设计核心价值:用品牌成就商业梦想服务领域:(不限)提供品牌策划+文化策略+品牌命名+LOGO设计+VI设计+超级IP设计+包装设计+文创设计+网站设计+宣传片整合服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congzhouzx.com/czzx/1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