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十国,是北方万姓南迁的重要时期,万姓人大量进入江南一带的江苏、浙江,甚至更为深远和广阔的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和两广地区以及福建,最终聚集在长江流域。如今万姓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基本上就是万姓在隋唐五代十国时播迁时奠定的格局。
宋元两朝,进入江西的万姓每个分支,都有很多族人在今苏浙皖鄂湘闽桂等省之间辗转分徙。各支的迁徙地,在各地也是互为交错叠加,使得万姓在更为广阔的地域播迁。
音乐家万宝常,制定标准调制乐器
隋朝时最为有名的万姓人,是音乐家万宝常。万宝常出生在南北朝时期的梁国,一生命运很是坎坷。
万宝常画像。
陈国灭掉梁国后,万宝常跟着父亲万大通追随梁国大将王琳投奔北齐。王琳战死后,万大通想返回江南,被北齐诛杀。按北齐法规,不满10岁的万宝常被“配为乐户”,成为乐工。
万宝常很有音乐天赋,被北齐音乐大家祖珽收为弟子。万宝常勤奋好学,成为深通音律,擅长演奏各种乐器,并积累丰富创作经验的音乐大家。北周灭掉北齐后,万宝常成为北周乐工。隋朝建立后,他又成了隋朝乐工。
隋文帝杨坚召集一批高官,着手整顿宫廷音乐,准备颁发新的乐律。作为音乐家,身份低微的万宝常也参加了会议。会上,一帮大臣各怀心思,各说各的,没有定论。万宝常虽然提出不少中肯意见,但大都没被采用。
不过,万宝常也很有收获,最终杨坚同意,按他提出的“水尺律”标准调制乐器。万宝常制成了各种乐器,还撰写了64卷的《乐谱》,提出了有名的八十四调,为后来唐朝音乐的发达起了重要作用。
隋文帝杨坚画像。
万宝常虽很有抱负,但长期受到一些权贵的嫉恨,一直郁郁不得志,终生不受重用。万宝常晚年时重病缠身,又没孩子,妻子趁他病重时把家里的东西卷走。
躺在病床上的万宝常没吃的,也没人给他送东西,最后被活活饿死。临死前,万宝常含泪把他所著的书烧掉,有人从火中抢出几卷,现在这些音乐还流传在世上。
到了唐朝,浙江、安徽的万姓比较兴盛,名人较多。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人万其融,曾任浙江昆山县令,擅长作诗,文词俊秀,与著名诗人贺知章齐名。
庐州(今安徽合肥市)人万敬儒,三世同堂,力尽孝道。母亲去世后,他在墓旁搭建茅庐,刺破手指,用血写佛经。唐宣宗听说后,为表彰他的孝行,把他居住的地方改名为成孝里。
唐代宗时期,万姓名人较为集中。进士万楚,有8首诗传世;万齐,唐代宗钦点为翰林院大学士,后来官至殿前侍郎;万虎,唐代宗的御前镇殿大将军;万彪,唐代宗时的大将军等。
从唐朝起,北方万姓人不断迁入江西,并在江西境内四散开去,遍布江西各地。如今江西万姓的主要支派,都在唐朝五代十国时期形成。其间,又有不少万姓人直接进入或通过江西,迁往如今的苏浙皖鄂湘川渝闽等省份。
进入江西的万姓,也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不断回迁到北方的陕西、山东、河南等万姓祖居地。如三国时出任南昌县尉的万弘后世子孙,有多人因为做官而迁往河南等地。
大夏重臣万胜,后裔遍布四川重庆
宋元时期,因北方战争频繁,北方士族、百姓纷纷举族南下。此前生活在北方的万姓,也跟着南迁,使得南方万姓人口大大增加。北方万姓主力移到南方,主要集中在江西和江浙地区,这从宋元时万姓名人的分布中可以看出。
宋元战争。
宋朝的浙江绍兴人万顷,少年天才,10岁时受到皇帝召见,毫不胆怯,将经史子集诵读如流。皇帝很是高兴,赐封他为文林郎(文职散官,没有实职,相当于是一个享受级别的称号)。
南宋宋理宗时,宁国(今安徽宁国市)人万文胜,为人“倜傥有大志”,官至福州观察使,总领殿前诸军。宋理宗对他的工作很满意,御笔书写“忠实”二字赏赐给他。
进入元朝后,建昌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万清,性格沉静稳重,考中进士,后升任枢密院使。元朝的枢密院是掌管军务的机构,都是由蒙古人掌管,作为等级低的汉人、南人,几乎没有可能出任,除非是皇帝极其信任的人。由此可见,万清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至正年间,万清镇守建昌路总管府。至正21年(),社会开始动荡,万清辞职回家。明朝洪武初年,万清隐退避乱到福建。朱元璋多次征召万清出来做官,万清都以“一女不嫁二夫,一个臣子不在二朝为官”的理由予以拒绝。
后来,朱元璋又派人去征召他,叫他出任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万清没办法,只得答应,但还没上任就去世了。因万清的个人志向和节操,民间把他奉祀为六十甲子神之一,叫他万清大将军。
万清大将军。
元末时的黄陂(今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万胜,最初跟随明玉珍起义,是明玉珍的结拜兄弟,人称明二(明三)。明玉珍入川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后,万胜出任司马,又因功升任右丞相。明玉珍去世后,至正23年(),万胜因内讧被缢杀。
万胜在世时,他的儿子万吉(一曰万必有,字祥元)曾任大夏政权巴东(今重庆奉节县)知县。万吉的3个儿子“入仕任职”,万归一为庠生,万归二为国学,万归三为拔贡。
万胜遇害后,万吉回到老家黄陂。洪武2年(),万吉再次返回四川。洪武4年(),明玉珍的儿子明昇投降,大夏政权灭亡。万归一留下妻子儿女,带着小妾何氏与万归二、万归三逃往到泸州小市(今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镇)城厢边暂住。为避免人员过多暴露目标,大家决定不改姓,分散逃亡到川内各地。
明玉珍。
分别后,万归一和何氏辗转在泸州迁移了四五个地方。万归二逃到富顺柑子桠。万归三逃到眉山,生二子万觉圣、万觉贤。万归三死后,两个儿子迁到泸州,与万归一住在一起。
万吉因年迈,带着3个儿媳和4个孙子万级、万升、万崇、万贵,迁到江津綦江河畔骆崃山下万家山隐居避难,后来又几次搬迁,死后葬在綦江河清酒瓮。万吉支派,如今广泛分布在重庆江津区和四川泸州市、富顺县等地。
万吉在泸州的后裔中,万孚在道光2年()考中举人。万孚的孙子万人敌,初名致璋,字斐成,号慎子。光绪8年(),万人敌进入翰林院出任孔目(掌管图籍的官员)。
光绪28年()后,万人敌任安岳凤山书院山长、泸州中学堂堂长。“民国”年间,万人敌历任铜梁县知事,四川咨政局议员,叙永、泸州修志局总纂等。
明玉珍塑像。
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跟随他入川和后来征召入川的湖北麻城籍人中,有不少万姓人。年,崇州市崇阳镇石羊村出土的一通明嘉靖年间的《万本墓志铭》上说,墓主万本的曾祖万元亮,是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人,本姓刘,元朝是屯田万户(职务)。
万元亮元末入川,先到永川,后来迁到大邑,又到崇州。万元亮入赘万家,后世子孙改为万姓。由此可见,在元末明初时,万姓已在四川扎根了。
(作者:华西都市报黄勇)
近日,以四川本土武术“盘破门”为主题的长篇小说《盘破门》,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经出版社同意、作者授权,“四川百家姓”商城独家网上销售该书(可获作者亲笔签名)。
读者可前往商城选购该书或其他相关姓氏书籍。详情白癜风有妙方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ngzhouzx.com/czxw/1538.html